这是一个教你如何做好事情的思维模式。

举个例子:你想要赚钱谋生

目的:赚钱
具体的方法和措施:通过学习编程,掌握技能,满足企业招聘要求,满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
现象和成果:掌握了或者没掌握,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找到一份工作,或者找到的工作不满意

上面的方法(HOW)可以再进行分解:

目的:赚钱
具体的方法和措施:学习Java、中间件、SQL、调优,做笔记进行知识积累,做企业级分布式项目巩固所学,为我所用。
成果:获得经验,升职加薪

这其中,目的,也就是"WHY"尤为重要,必须要有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去做一件事,这个理由必须要深刻,达到一定的影响力,比如影响你的作息、习惯。为了赚钱养家糊口,你必须放弃一些个人娱乐时间,投入到给自己提升技能的工作中去。

再说方法和措施,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细化,不断迭代的过程,是行动的主体,占用你大部分的时间。可以拆分成很多个"WHY-HOW-WHAT"。执行的时候,经常会被各种事情打断,不要完美主义,要有容错的空间,允许计划没有100%完成。关键是得坚持,把事情做完。
比如,你想要刷MySQL知识点,吃饭的时候玩手机,刷到一个不错的Flink教程,这个时候别去管Flink,坚持把MySQL刷完。

最后说说成果。俗话说做事情要有始有终,不能做一半,半途而废。成果一般是提高了对某一个方面的认知。认知差异是这个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之一,认知差异也是影响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成果需要被展示,你对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的认知,需要被记录下来,比如通过博客或者自媒体都行。

什么是「黄金圈」法则?

由营销大师 Simon Sinek 提出的理论,事物有「What,How,Why」三个层,逐层深入。

① What,是什么
② How,如何实现
③ Why,为什么是这样(而不是另外的样子呢)?

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「黄金圈」法则?

① 当你构思的时候,使用「 why - how - what」
拿到一个需求不要立刻动手画原型,先思考可能的本质(为什么有这个需求),想清楚每一个「0.1」,最终再汇总为「1」,形成方案。

② 当你需要深入细节部分的时候,使用「What - How - Why」
一个事物本身存在在那里,你要去探索或介绍它时,可以通过「What - How - Why」的方式,通过「0.1-->0.01」逐步拆解的过程,获得更深入的挖掘。

关于why - how - what的顺序问题

Simon Sinek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,是说从内部why开始,然后how,最后what。
我觉得不要过分纠结于这个顺序。第二点也只是一个参考,关键是这三点你得在实际场景中经常用,灵活用。

扩展:高效工作,一些思考方法

1)尽力站在上帝视角去看问题,而不是陷入问题本身

2)面对问题,需要提出和验证假设,从而小步快跑、快速迭代

3)永远记住自己的无知,多思考“为什么”

扩展:常见的认知差距

金钱 vs 时间

现在 vs 未来

理想 vs 现实

除了上述三方面,还有机会 vs 风险,爱情 vs 面包,学历 vs 能力,继续 vs 跳槽等认知差异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。

认知差别,使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决策,而这些选择和决策又影响着我们的未来,影响着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,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就此而生。

只有不断升级认知水平,才能让我们脱离思维的桎梏和限制,不纠结和拘泥在一个点上,放眼全局和未来,而这一点才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。

如何升级自己的认知,不妨思考如下几方面:

深刻洞察并坚信社会和行业的大趋势,大方向

学习成功和优秀的人,虚心求教,不做井底之蛙

立足当下和现实,面向未来,做行动的巨人

成长的本质其实就是认知升级和拓展。

我们目前的状态和拥有的资源并不重要,核心的是我们构建未来和全局的认知能力,并辅之以强大的行动力来帮助认知落地。

始终保持空杯心态,开放包容,不断学习和反思,放下自负,迟疑和恐惧,我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,让理想持续照进现实。

文章参考:

Time waits for no one.